无标题文档
您好,欢迎光临益阳市国土资源局网站!今天是: 简体版 | 繁体版 | RSS订阅 | WAP   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网站群导航 省厅主站 区县: 用户名: 密码:
 

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:12336

 
局长热线:0737-4225142
传真电话:0737-4203236 
窗口咨询:0737-4209608 
 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国土资源业务 > 地环管理 > 地灾防治 > 地质灾害预警预报
安化县黄茅溪矿区金矿普查项目情况简介
作者: 来源: 更新时间:2014-08-29

  安化县黄茅溪金矿普查项目由于200610月公开挂牌出让,20074月首次取得勘查许可证后,期间延办理续手续二次,现探矿权人为湖南金诺矿业有限公司,勘查单位为湖南省地勘局413队。 

  黄茅溪金矿区位于湖南省安化县城北东方向,直距约40km,行政区划属羊角塘镇管辖。普查区面积20.17 m2。工作区位于安化县城北东70°方向,直距60km处。G207国道及省道S1802分别从矿区东侧及南侧通过,自矿区有公路与之相接,北通常德,南达娄底,西通安化、溆浦,东连桃江、益阳,交通较为便利。(见图1:湖南省安化县黄茅溪金矿交通位置图)。 

 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温暖潮湿,四季分明,平均年降雨量为1824.82267.6mm,年蒸发量为1179.3mm,降雨多在48月,年最高气温39.9,最低气温-4.512月至翌年2月易出现冰、霜冻。 

  本区属低山区,最高海拔644.2m,最低225m,一般在400m左右,相对高差一般为150m左右。 

  区内人口较密,居民为汉族,以农业、林业、矿业为主,经济状况一般,劳动力较充足。勘查区紧邻柘溪电站,高压线路进入本地,区内用水、用电有保障。矿床开发外部条件较好。矿床勘查开发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。 

  一、区域地质工作程度 

  区域上已完成1:20万区域地质、矿产调查,1:20万~1:50万航空重力、磁法测量,1:20万第二代化探扫面工作。 

  通过上述工作,建立了勘查区地层、构造、岩浆岩、矿产及地球物理、地球化学背景等基本框架,初步了解区内主要矿产的种类和分布,为勘查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。 

  19891993年湖南省地矿局418队在安化县杨家冲至花岩冲一带进行了矿点检查,完成了110000地质草测8km2,并编有《湖南省安化县杨家冲~花岩冲矿带岩金矿检查报告》。 

  2009年至2010年完成了12.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,提效了《湖南省安化县黄茅溪金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报告》。这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进一步找矿的依据。 

  本矿区自2007年获得探矿权证书之后,完成了矿区野外踏勘工作,部分地段1:5000地形地质图简测,老硐调查,槽探工作和12.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,初步查明了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,含矿破碎蚀变带在地表出露情况以及金等多种元素的异常分布特征。后因资金问题,拟准备开展的1/万地质测量、1:2000地质剖面及土壤剖面测量、槽探和钻探等地质工作都未实施,未能对已获得的化探异常进行验证。 

  前期工作中,工作重点是放在了对地表出露的含矿破碎蚀变带的研究上,对矿区内的地质构造研究程度不够,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不明,也未查明构造与含矿破碎蚀变带之间的关系。 

  近期工作根据《湖南省安化县黄茅溪矿区金矿普查实施方案》的要求,413队于20126月~20137月对黄茅溪矿区进行了1/万地质简测、老窿调查、地表槽探揭露、深部钻探工程、采样测试、1/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。 

  通过以上工作,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与主要地质构造特征,大致查明了金矿化集中区及蚀变矿化带的分布;大致查明了金矿体的形态、产状、规模及矿石特征;大致查明了成矿地质特征、矿床规模、矿化富集规律和金的赋存状态。通过工作,区内共发现3个矿(化)段和2个一类综合异常,具有一定的探矿前景。 

  二、区域地质概况 

 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地台、江南地轴之雪峰山复背斜,亦即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之北东段南侧,四级构造属于复向斜。 

  (一)区域地层 

  本区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地台区雪峰山分区, 主要为一套巨厚的浅海相沉积的浅变质岩系和部分新地层分布。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板溪群、震旦系、寒武系、奥陶系、志留系、白垩系和第四系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: 

  第四系(Q): 

  残积、坡积、冲积层,厚度随地形地貌而变化,厚0.615m左右。 

  白垩系(K): 

  为陆相沉积砂砾岩。其上部为红色、黄白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,夹泥岩及粉砂质泥岩。下部为紫红色厚~巨厚层细砂岩、块状砾岩,出露厚大于800m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。 

  志留系(S): 

  上部为深灰色、灰绿色板状页岩。下部为深灰色、青灰色、灰绿色浅变质页岩、炭质页岩等,出露厚约2500m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。 

  奥陶系(O): 

  上统为黑色炭质板状页岩与砂质板状页岩互层,厚60m,中统为砂质板岩、炭质页岩,顶部有厚约1m含锰灰岩,厚33m。下统为板状页岩、矽质砂质页岩,厚163770m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。 

  寒武系(∈): 

  上统为纹层状泥灰岩、条带状灰岩,厚50150m。中统为泥灰岩、页岩,厚l60m。下统为黑色炭质板状页岩,厚270m。其底部有一层厚0.112m的含钒、磷、铜层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。 

  震旦系(Z): 

  上统为矽质板岩、碳质板岩、白云岩等,厚60290m。下统上部为冰碛砾岩;下部为长石石英砂岩、灰绿色板岩和变质含砾砂岩。厚40690m。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。 

  板溪群(Ptb): 

  与下伏之冷家溪群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关系,为矿区主要地层,可分为马底驿组与五强溪组。总厚度在2912m以上。 

  (二)区域构造 

  区域构造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隆起区呈东西方向展布的部位。正处于符竹溪东西向构造与黄土坡北东向构造的交汇地带。区域东西向构造生成较早,历时较长,由于后期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构造的叠加、归并、改造,使其区内构造复杂化,并伴有岩脉侵入,为矿液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构造条件,并控制着金、锑、钨内生矿产的分布。 

  符竹溪东西向构造:分布范围西自富口溪东至包狮冲一带,东西长54km,南北宽8035km。该带由富口溪背斜、符竹溪向斜、羊角塘复背斜、包狮冲背斜、张家村向斜等13个背向斜和符竹溪逆断层等11条断层所组成。 

  黄土坡北东向构造:分布范围西自安化龙塘东至汉寿东岳庙一带,长80km,宽l525km。走向北东60度左右。主要有塘九冲断层、黄土坡逆断层、石桥冲断层、金鸡坳逆断层等12条断层和新桥背斜、东岳庙背斜、尖峰山向斜等5个背向斜组成。 

  (三)区域岩浆岩 

  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,仅见有基性和酸性岩脉侵入,已发现26条,分布于猪婆寨和大步溪、周家冲等地有5条云斜煌斑岩脉,均产在冷家溪组地层中;黄土坡、九龙庵各见云斜煌斑岩脉一条;合心桥出现六条云斜煌斑岩脉。花岗斑岩和钠长辉绿岩脉分布在符竹溪~东流冲一带。沿花岗斑岩的脉壁和裂隙有含锑、金石英脉充填。 

  矿区北东35km的岩坝桥出露了花岗闪长岩体,面积约42km2,属加里东晚期的产物。 

  (四)区域地球化学特征 

  120万第二代化探扫面将本矿带上的AS 1214AS19等以Au为主的综合异常圈定6I号找矿远景区分布于矿区外围东部,其异常强度Au34级。在矿区范围内Au异常不发育,仅AS11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的杨家冲、火岩坪附近,异常强度Au3级,与已知矿脉相吻合。 

  岩石化探剖面资料反映:不同地层的Au元素丰度值以冷家溪群最高,为2000×10-9,其次为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二段,为145×10-9。于干溪口至王阶湾一带圈出5Au局部异常,单个异常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,长150500m,宽5180m,主要与构造有关。 

  (五)区域矿产 

  区域内金、锑、钨矿产较丰富。本区为湘西金、锑、钨矿带东延部分,严格受地层、构造、岩性因素控制,成组成带分布。单一的金矿床和金、锑、钨矿床分布在符竹溪逆断层的北翼,南翼有零星锑钨矿分布,按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如下两个矿带: 

  1)龙阳洞~黄土坡矿带:呈东西向或北东东向展布,长25km,宽710km,由乾溪坪、黄龙山、泄油冲、花岩冲、黄土坡、沧浪坪等l3处金矿点组成。均为单一的石英脉型金矿。 

  2)符竹溪~黑塘冲北东向锑金矿带:该带位于安化~东岳庙北东向构造的东南侧,呈北东50度方向展布。长31km,宽3km,由符竹溪、西冲、合心桥、黑塘冲等金、锑()矿床()组成,为石英脉型和破碎带型金、锑或金、锑、钨矿床。 

  三、矿区地质 

  (一)地层 

 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板溪群马底驿组、通塔湾组和五强溪组及第四系。 

  1、第四系 

  为山麓堆积和山间盆地冲积层。上部为棕黄、褐色粘土及亚砂土组成,下部为砂砾石层。厚0.615m左右。 

  2、上元古界板溪群 

  五强溪组(Ptw):系一套具单陆相建造、类复理石建造特征的泥砂质火山碎屑岩系,厚2395.50m 

  通塔湾组(Ptt):下部为一套绿色薄~中层状含凝灰板岩、粉砂质板岩与薄层粉砂岩构成不等韵律。岩层叠置关系一般表现为粉砂岩~板岩~砂质板岩~板岩往复式韵律特征,韵律厚4080 cm 

  上部为一套灰绿色厚层状~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杂砂岩,凝灰质夹条带状板岩,粉砂质板岩。 

  马底驿组(Ptm):为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,分为三个岩性段。 

  中下为紫红色薄~中层状粉砂质板岩,具水平层理发育特征,亦有大量粉砂岩(12cm薄层)与泥质层相间构成砂泥薄层互层。各类岩石在叠置关系上一般表现为粉砂岩~砂质板岩~板岩往复式韵律之特征。 

  上部以一套绿色薄~中层状砂质板岩、条带状粉砂质板岩为主夹中层状粉砂岩。 

  顶部为一套紫红色、灰紫色薄层条带状粉砂质板岩,偶夹薄层泥质粉砂岩。 

  区内地层受断裂控制,地层呈北东向分布。该组以其独特的颜色~紫红色,单调的岩石组合~粘土层、砂泥质岩石主要特征,是区内板溪群内部一个良好的标志性岩段,岩组厚20004500m 

  (二)构造 

  1、褶皱 

  区内褶皱表现不强,主要褶皱构造为杨家冲~干溪口背斜:该背斜与羊角塘背斜斜交,局部横跨,整体呈北东向展布,向南西倾伏,核部为马底驿组中段,翼部为马底驿组上段五强溪组,南东翼被F1切割破坏。两翼产状较接近,轴面近直立,本矿区三个矿段分布在该背斜的近核部。 

  2、断裂 

 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,主要有2条北东向断层F1F2 

  F1:为区域性北东向逆冲断层,区内长度约2.75km,其走向5070°,带宽13m,岩层扭曲,挤压强烈,揉褶发育,常有石英交代呈团块状、透镜状、脉状产出,夹有板岩碎块,褪色化、绿泥石化、绢云母化较强。该组断裂规模大切割深,为区内导矿和控矿构造。 

  F2:为区域性北东向逆冲断层,区内长度3.4km,走向4060°带宽1030m,断面舒缓波状。破碎带挤压强烈,片理发育,常有石英脉充填,断裂带内绢云母化、褪色化。为区内导矿构造。 

  (三)围岩蚀变 

 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褪色化、黄铁矿化、绿泥石化、叶腊石化、碳酸盐化等。其中褪色化、黄铁矿化、绿泥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,尤以黄铁矿化最密切。 

  (四)岩浆岩   

  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 

  (五)含矿破碎蚀变带特征 

  通过工作,矿区范围内共发现三个矿段,本次工作涉及夏家湾矿段(Ⅲ)、火岩坪矿段()、杨家冲矿段(Ⅰ),工作重点矿段为Ⅱ、Ⅲ。 

  1、杨家冲矿段(Ⅰ): 

  该矿段地质工作较少,经过对当地采矿历史的详细调查,并进行了零星的老窿调查、编录及槽探地质工作。初步认识为:构造比较复杂,对矿体破坏较大。导致矿体规模不大,走向延伸不长,矿脉分布支离破碎。含金与不含金石英脉交错共生。现经过老窿编录和少量槽探工程验证,大致判断在杨家冲一带存在两组平行产出的含金破碎蚀变带,第一组为NW330340°,倾向南西,倾角7080°,长度约200m;第二组为NW330°,倾向南西,倾角85°,两组间距约50m。围岩为Ptt紫红色砂质板岩、灰绿色砂质板岩,破碎带中石英脉发育,多呈细脉及透镜体产出,具褪色化、黄铁矿化、绿泥石化、绢云母化等。据HLD35老窿采样,金品位1.708.25g/tHLD38老窿采样,金品位0.111.09g/t 

  另外,在杨家冲的牛角尖附近发现一条矿脉,地表观察及控制长度约1000m,石英脉与破碎蚀变带厚度约4,硅化及黄铁矿化较强。据HD327点地表采样4个,金品位分别为0.530.310.275.10g/t,该区域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。 

  2、火岩坪矿段(Ⅱ): 

  该矿段在火岩坪附近发现3条近东西向破碎蚀变带编号为①②③号脉。 

  ①号脉走向8090°,倾向南南东,倾角7080°,宽度1030m,长度约1km,东至火岩坪北部,西至杨家冲西部。围岩为Ptm青灰色、灰绿色绢云母砂质板岩,富含细粒黄铁矿。破碎带石英脉发育,多呈细网脉及透镜体产出,具黄铁矿化,褪色化、绢云母化、绿泥石化等。TC27+1TC33TC34探槽取样,金品位0.112.58g/t 

  ②号脉东至龙皮园北部,西至郭家山北部,长度近1km,宽度315m,大致以火岩坪为界,分为东西两段。东侧走向6080°,倾向北西,倾角7075°根据槽探、老窿取样化验金品位0.100.79g/t。西侧走向7590°,倾向南东,倾角6580°,据槽探、老窿取样测试具金矿化。 

  ③号脉初步认识在火岩坪樟木冲6070°走向,倾向南东;樟木冲以西为7090°走向,倾向南东,倾角6070°。长度约500m,往西与②号脉有重合迹象。据地表槽探取样金品位0.181.24g/t 

  3、夏家湾矿段(Ⅲ): 

  该矿段共发现9条矿化破碎蚀变带,编号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号脉,通过老窿调查和编录,该9条脉为近平行产出,走向4045°之间,倾向北西,倾角7885°,长150300m,宽度0.501.00m。据老窿及槽探取样化验,金品位0.103.87g/t,其中多个样品大于1g/t 。围岩均为Ptm紫红色绢云母砂质板岩,富含细粒黄铁矿。破碎带石英脉发育,多呈细网脉及透镜体产出,具黄铁矿化,褪色化、绢云母化、绿泥石化等。经槽探HTC17揭露,⑦⑧⑨号脉已向南西延伸,脉厚0.80m,经采样测试,⑦号脉金品位0.74 g/t,⑧号脉金品位1.55 g/t 

  (六)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特征 

  根据设计要求,20128月~201211月,在区内南西段周家冲至牛角尖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线测量工作,测量网度100×20,面积12.58km2。通过工作,在区内圈定有一类综合异常2处,二类综合异常5处。各类异常特征分述如下: 

  1、一类综合异常 

  Ⅰ号综合异常,位于老虎岩北西,走向北东,不规则,由1Au元素异常,1Sb元素弧点异常和3Mo元素弧点异常及异常带组成,异常长650m,宽50200mAu异常规模大,MoSb元素因是单点,规模小,元素重合性好,元素浓度值Au一般在3.71200ppb之间,最高值84.24ppbSb一般在77.9ppm之间。 

  Ⅵ号综合异常:位于周家冲北西,走向北东,不规则,由1Au元素异常,2Ag元素弧点异常和1As元素异常区及弧点异常组成,异常长640m,宽50200mAu元素异常规模大,三元素重合性好,元素浓度值Au一般在3.4625ppb之间,最高值108.54ppb As一般在15.8618.65ppm之间,Ag一般在0.140.20ppm之间。 

  2、二类综合异常 

  Ⅱ号AuSbWAg异常:位于陈家仑北,不规则,走向北东,异常长200m,宽50100m,由1Au元素异常和SbWAg弧点元素异常组成,元素重合性一般。元素浓度值Au一般在4.5810.60ppb之间,最高值为184.6ppb Sb7.57ppm W4.97ppmAg1.59ppm 

  Ⅲ号AuSbMoW异常:位于黄土丘,不规则,走向北东,异常长750m,宽50150m,由2Au元素弧点异常,4W元素弧点异常、2Mo元素弧点,1个较大Sb元素异常区组成,元素局部重合,元素浓度值Au一般在4.415.60ppb之间,W一般在4.566.48ppm之间,Mo一般在1.601.95ppm之间,Sb一般在7.1629.00ppm之间,最高值41.31ppm 

  Ⅳ号AuSbW异常:位于李家山北东,不规则,走向北西,异常长900m,宽50150m,由1Au元素异常带和2个弧点异常,2Sb元素弧点异常和2个异常、1个较大的W元素异常共同组成,局部重合,元素浓度值Au一般在4.899.28ppb之间,最高值14.5ppb Sb一般在7.3411.28ppm之间,W一般在4.59.1ppm之间。 

  Ⅴ号AuAsSbAg异常:位于周家冲北,不规则,走向北东,异常长450m,宽50100m,由1个较大的Au元素异常和AsSbAg元素弧点异常共同组成,元素局部重合,元素浓度值Au一般在4.9517.85ppb之间,As17.86ppmAg0.17 ppmSb一般在13.515.6ppm 

  Ⅶ号异常:位于夏岩溪西南,不规则,走向北东,异常长400m,宽50200m,由1个较大Mo元素异常和SbAg元素弧点异常组成,元素局部重合,元素浓度值Mo一般在1.592.76ppm之间,最高值6.78ppmSb7.75ppmAg0.15ppm 

  四、普查方法及工程布置 

  1、勘查类型的确定 

  按照《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》,区内矿体属第Ⅲ勘查类型。依据《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》,确定矿区基本工程网度为80×80m,地表工程间距加密到4080m 

  2、勘查手段的选择 

  普查工作采用由表及里,由浅入深,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,首先开展1:1万土壤测量与1:1万地质简测,了解矿区的地层、构造及成矿地质特征,了解区内的地球化学特征,圈定金、银、铜、钨等元素异常,指导地表槽探矿工程的布置,在大致查明地表金矿化情况后,中深部采用钻探工程,并按照确定的工程网度,选择矿化有利地段布置钻探工程。 

  根据本区矿体的形态、产状、规模和分布特点,确定矿区勘探线方位为130°、360°,勘探线与主要矿体走向夹角近90°。 

  3、工程布置原则 

  按照第Ⅲ勘查类型确定的工程间距,探矿工程的布置遵循由已知到未知,由表及里,由稀到密的原则。 

  槽探工程:首先按间距为80160m,对Ⅱ、Ⅲ矿段进行了选择性揭露与控制。由于受地形、浮土覆盖及废石堆积等情况的影响,地表槽探工程未能严格布设在勘探线上。 

  钻探工程:本次钻探主要对矿区Ⅱ、Ⅲ矿段各施工1条剖面钻孔即Ⅱ矿段9线剖面2个钻孔;Ⅲ矿段0线3个钻孔。 

  以上各槽探矿工程布置较合理,均达到预期地质目的,而钻探工程仅在区内2个,矿段各施工了一条剖面,不能满足矿区普查评价的要求。 

      
上一篇        下一篇
无标题文档